汉语词典

觚牍

基本解释

词条:『觚牍』

拼音:gū dú

注音:ㄍㄨ ㄉㄨˊ

解释:供书写的木简。亦指书翰。

古代诗词

宋代.苏籀.留别赵大年并侄十七秀才:「藜羹秉觚牍,筚路向山林。」
元代.马祖常.壮游八十韵:「童子操觚牍,价重麒麟罽。」
元代.马祖常.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佩履侍殿陛,觚牍宴馆阁。」
元代.黄玠.龙头之西有伏龙山首枕巨海上有古寺云岚之气尝蒸蒸然如黄梅时唐会昌中诏毁天下僧寺寺僧作诗云云中有寺不容住天下无家何处归有旨得不毁癸酉岁余与族叔族弟及戴彦季同游获观先祖遗墨既暮余与族弟先归山半值大雷雨山上晴朗如故作诗以纪其事云:「无食无家走千里,尚赖馀休守觚牍。」

基本字义

gū(ㄍㄨ)

1、古代酒器,青铜制,盛行于中国商代和西周初期,喇叭形口,细腰,高圈足。

2、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操觚。

3、棱角:“甘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八方”。

4、剑柄:“操其觚,招其末”。

5、古同“弧”,独立不群。

基本字义

牍(牘)dú(ㄉㄨˊ)

1、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牍(公文)。尺牍(书信)。案牍。

2、古代乐器名。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操觚染翰 破觚为圆 破觚斫雕 搦管操觚 破觚为圜 率尔操觚 案牍劳形 案牍之劳

更多汉语词典: 炒铁 菰米 炒闹 帝王 焚榇 关毂 丰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