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吠尨

基本解释

词条:『吠尨』

拼音:fèi lóng

注音:ㄈㄟˋ ㄌㄨㄥˊㄇㄤˊㄇㄥˊㄆㄤˊ

解释:
1.亦作"吠厖"。
2.吠叫的狗。语本《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送彦孚主簿:「折腰佐髯令,邑讼销吠尨。」
宋代.陆游.舟过梅坞胡氏居爱其幽邃为赋一诗:「一堤茂草有眠犊,数掩短篱无吠尨。」
两汉.无名氏.纪游东观山(山在桂林府城外三里):「赑赑左顾龟,狺狺欲吠尨。」
明代.袁中道.由芜湖入新安道上四首:「春鸟啼来不谙名,桃花丛里吠尨清。」
宋代.韩元吉.李仲镇懒窠:「又如橐驼卧,厌逐群吠尨。」

基本字义

fèi(ㄈㄟˋ)

1、狗叫:吠叫。狂吠。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基本字义

lóng(ㄌㄨㄥˊ)

1、古同“龙”。

其他字义

máng(ㄇㄤˊ)

1、多毛的狗。

2、杂色:“衣之尨服。”

其他字义

méng(ㄇㄥˊ)

1、〔尨茸〕蓬乱的样子,如“孤裘尨尨。”

其他字义

páng(ㄆㄤˊ)

1、古通“庞”,高大:“虎见之,尨然大物也。”

2、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吠影吠声 狗吠之警 狗吠之惊 吠非其主 吠形吠声 狗吠非主 狗吠不惊 附声吠影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