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燧
基本解释
词条:『烽燧』
拼音:fēng suì
注音:ㄈㄥ ㄙㄨㄟˋ
解释:古时遇敌人来犯,边防人员点烟火报警,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烟叫燧。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西极最疮痍,连山暗烽燧。」
唐代.杜甫.寓目:「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
唐代.杜甫.伤春五首:「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萝。」
唐代.顾况.从军行二首:「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
宋代.陆游.蒸暑思梁州述怀:「胡笳吹堕漾水月,烽燧传到山南城。」
基本字义
烽fēng(ㄈㄥ)
1、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烽火(a.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b.喻战争或战乱)。烽烟。烽燧。烽火台。烽鼓(烽火和战鼓,指战争)。
基本字义
燧suì(ㄙㄨㄟˋ)
1、上古取火的器具:燧石。燧人氏(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2、古代告警的烽火:烽燧。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