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春幡

基本解释

词条:『春幡』

拼音:chūn fān

注音:ㄔㄨㄣ ㄈㄢ

解释: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

古代诗词

宋代.陈三聘.朝中措:「细写池塘诗梦,玉人翦做春幡。」
宋代.陈三聘.菩萨蛮:「好语写春幡。」
宋代.刘鉴.满江红:「袅袅春幡,恰十日、又逢元夕。」
五代.牛峤.菩萨蛮:「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
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

基本字义

chūn(ㄔㄨㄣ)

1、一年的第一季: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d.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e.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2、两性相求的欲望:春心。怀春。

3、生机:大地回春。

4、姓。

基本字义

fān(ㄈㄢ)

1、〔幡然〕同“翻然”。

2、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白雪阳春 笔底春风 粉面含春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春色满园 春深似海 春蛇秋蚓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