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龙
基本解释
词条:『螭龙』
拼音:chī lóng
注音:ㄔ ㄌㄨㄥˊ
解释:
1.传说中无角的龙。
2.传说中的鸟名。
古代诗词
魏晋.曹植.盘石篇:「浮气象螭龙。」
魏晋.曹操.精列:「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先秦.屈原.大招:「螭龙并流,上下悠悠只。」
明代.徐祯卿.观舞歌:「蟠身蹲伏龟鹤息,延颈直跱螭龙长。」
近现代.陈三立.为刘健之题所藏蜀石图:「雄姿走螭龙,奥雅胎石鼓。」
基本字义
螭chī(ㄔ)
1、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螭头。
2、古同“魑”,魑魅。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