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隍
基本解释
词条:『池隍』
拼音:chí huáng
注音:ㄔˊ ㄏㄨㄤˊ
解释: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
古代诗词
唐代.李商隐.题汉祖庙:「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元代.王哲.满庭芳:「长就方能*刈,池隍沤、日变青稍。」
宋代.文同.和仲蒙山城:「外浚池隍低。」
宋代.孔武仲.送周正儒知梓州:「浯州点城郭,剑阁护池隍。」
宋代.李纲.同叔易季言游虎丘寺邂逅何得之:「开轩俯吴会,蜂窠缭池隍。」
基本字义
池chí(ㄔˊ)
1、水塘,多指人工挖的:池子。水池。池鱼之殃(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亦称“池鱼之祸”)。
2、湖:池盐(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
3、像水池的:浴池。花池。乐(yuè)池。舞池。
4、护城河:城池。金城汤池。
5、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池座。
6、姓。
基本字义
隍huáng(ㄏㄨㄤˊ)
1、没有水的城壕:城隍。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