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裹鲊

基本解释

词条:『裹鲊』

拼音:guǒ zhǎ

注音:ㄍㄨㄛˇ ㄓㄚˇㄓㄚˋ

解释:
1.经过腌制并用荷叶包裹而成的便于贮藏的鱼食品。
2.晋王羲之《裹鲊帖》的省称。

古代诗词

明代.刘炳.题夏博士晋王羲之右军像:「来禽青李囊盛寄,裹鲊《黄庭》醉后题。」
明代.张掞.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临池每解学来禽,对客犹知论裹鲊。」
宋代.苏轼.端砚诗:「《鲁史》记获麟,晋帖题裹鲊。」
元代.赵孟頫.论书:「裹鲊若能长住世,子鸾未必可惊人。」
清代.陈维崧.宝鼎现 题定武兰亭初拓和蘧庵先生原韵:「有妙帖、鹅群裹鲊,神迹尤矜修褉。」

基本字义

guǒ(ㄍㄨㄛˇ)

1、包;缠绕:裹脚。把这包糖裹好。裹足不前。

2、夹带;夹杂:不该把次货裹进去卖。好人坏人裹在一起一时分不清。

3、方言,吸(奶):小孩生下来就会裹奶。奶头被这孩子裹得生疼。

基本字义

鲊(鮓)zhǎ(ㄓㄚˇ)

1、一种用盐和红曲腌的鱼:“江南人好作盘游饭,鲊脯脍炙,无有不埋在饭中”。

2、用米粉、面粉等加盐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贮存:茄子鲊。扁豆鲊。

其他字义

鲊(鮓)zhà(ㄓㄚˋ)

1、海蜇,水母的一种。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裹足不前 裹尸马革 裹粮坐甲 裹血力战 杜口裹足 马革裹尸 绵裹秤锤 红妆素裹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