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虎
基本解释
词条:『猫虎』
拼音:māo hǔ
注音:ㄇㄠㄇㄠˊ ㄏㄨˇ
解释:猫和虎。古代以为有益于农事的神物。
古代诗词
唐代.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明代.刘基.题谢皋羽传后:「神奔鬼遁天地革,龙鱼猫虎三辰黑。」
明代.顾璘.东郊田园(四首):「絮酒兼灸鸡,殷勤祝猫虎。」
明代.刘黄裳.赠邺下王大刀挥使维藩歌:「草中猫虎俱不分,亦复排边同一处。」
明代.王绂.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四:「迎祭思报劳,猫虎禦田患。」
基本字义
猫māo(ㄇㄠ)
1、哺乳动物,面呈圆形,脚有利爪,行动敏捷,会捉老鼠。
2、方言,躲藏。
其他字义
猫máo(ㄇㄠˊ)
1、〔猫腰〕弯腰。亦称“毛腰”。
基本字义
虎hǔ(ㄏㄨˇ)
1、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古同“唬”,威吓。
4、古同“琥”,琥珀。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