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腊鼓

基本解释

词条:『腊鼓』

拼音:là gǔ

注音:ㄌㄚˋㄒ一 ㄍㄨˇ

解释:
1.古人于腊日或腊前一日击鼓驱疫﹐因有是名。
2.泛指岁末或春来的信息。

古代诗词

唐代.韩翃.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寒塘敛暮雪,腊鼓迎春早。」
近现代.宁调元.海上次韵答天梅:「残雪未销成腊鼓,新元弹指过黄龙。」
明代.张煌言.己亥除夕:「腊鼓何如鼙鼓急,闽船犹并越船停。」
明代.张煌言.癸巳除夕:「八载他乡腊鼓催,乡心撩乱鼓声哀。」
宋代.李之仪.和人腊日:「又听村村腊鼓鸣,年丰物阜庆清平。」

基本字义

腊(臘)là(ㄌㄚˋ)

1、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2、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腊肉。腊鱼。腊味。

3、姓。

其他字义

xī(ㄒ一)

1、干肉:“噬腊肉,遇毒。”

2、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3、皮肤皴皱。

基本字义

gǔ(ㄍㄨˇ)

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4、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残冬腊月 厚味腊毒 寒冬腊月 腊尽春来 腊尽春回 岁时伏腊 十冬腊月 败鼓之皮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