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椹
基本解释
词条:『烂椹』
拼音:làn zhēn
注音:ㄌㄢˋ ㄓㄣㄕㄣˋ
解释:熟透的桑椹。其色紫,古时常作衣服的染料。亦借指紫色。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劝酒十四首并序:「玉柱剥葱手,金章烂椹袍。」
唐代.罗隐.寄无相禅师:「烂椹作袍名复利,铄金为讲爱兼憎。」
宋代.文彦博.送圆明大师归吴兴:「命服鲜华新烂椹,行装轻简旧焦桐。」
宋代.刘攽.黄朝议赐紫:「鱼衔印钮丹鳞舞,鹘勘袍花烂椹垂。」
基本字义
烂(爛)làn(ㄌㄢˋ)
1、因过熟而变得松软:烂糊。煮烂。
2、程度极深:台词背得烂熟。
3、东西腐坏:腐烂。
4、灼伤:焦头烂额。
5、崩溃,败坏:敌人一天天烂下去。
6、破碎:破烂。烂纸。
7、头绪杂乱:烂摊子。
8、明,有光彩:烂银枪。烂漫。
基本字义
椹zhēn(ㄓㄣ)
1、〔椹质〕a.古代斩人时垫在下面的木板;b.射箭用的靶子
2、捶砸或切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物:椹板。
其他字义
椹shèn(ㄕㄣˋ)
1、同“葚”,桑树的果实。
2、断倒的树干上长出的菌。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