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寒澌

基本解释

词条:『寒澌』

拼音:hán sī

注音:ㄏㄢˊ ㄙ

解释:
1.指解冻时的流水。
2.指寒凉的冰。

古代诗词

唐代.姚合.谢汾州田大夫寄茸毡葡萄:「晓起题诗报,寒澌满笔毫。」
唐代.虞世南.奉和至寿春应令:「泛沫萦沙屿,寒澌拥急流。」
唐代.郑巢.题崔行先石室别墅:「桂阴生野菌,石缝结寒澌。」
宋代.曾由基.西湖冰合忽见小舟:「一叶柳边来,应是寒澌泮。」
宋代.施枢.春雪:「东风毕竟能融化,不放寒澌冰柳芽。」

基本字义

hán(ㄏㄢˊ)

1、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2、害怕:寒心。

3、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基本字义

sī(ㄙ)

1、尽:澌灭。

2、流水:“候吏还白,河水流澌”。

3、古同“嘶”,声音沙哑。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冰寒于水 白屋寒门 八百孤寒 冰雪严寒 薄寒中人 不寒而栗 不饥不寒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