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寒釭

基本解释

词条:『寒釭』

拼音:hán gāng

注音:ㄏㄢˊ ㄍㄤ

解释:
1.亦作"寒缸"。
2.寒灯。唐刘长卿有《寒釭》诗。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沁园春:「但江郊雁起,渔村笛怨,寒釭委烬,孤砚生冰。」
宋代.杨泽民.丹凤吟:「梦里惊鸿唤起,坐对寒釭,犹听晨漏残角。」
宋代.艾性夫.寒灯作花:「寒釭融白脂,冻焰结红豆。」
宋代.郭印.夜坐:「一室何所有,书帙对寒釭。」
元代.许衡.宿卓水:「寒釭挑尽火重生,竹有清声月自明。」

基本字义

hán(ㄏㄢˊ)

1、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2、害怕:寒心。

3、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基本字义

gāng(ㄍㄤ)

1、车毂口穿轴用的铁圈:“方内而员(圆)釭如何?”

2、古代宫室壁带上的环状金属装饰物:“壁带往往为黄金釭。”

3、箭头。

4、(油)灯:“金釭凝夜光。”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冰寒于水 白屋寒门 八百孤寒 冰雪严寒 薄寒中人 不寒而栗 不饥不寒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