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则
基本解释
词条:『民则』
拼音:mín zé
注音:ㄇ一ㄣˊ ㄗㄜˊ
解释:
1.人们行为的准则。
2.治民的方法。
精选例句
1、时间施虐烝民,民则暴殄天物。
2、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
3、而教民则"以入教为护符,尝闻作奸犯科,讹诈乡愚,欺凌孤弱"。
4、而教民则“以入教为护符,尝闻作奸犯科,讹诈乡愚,欺凌孤弱”。
5、然而,臣民则丝毫不能指望从他们的君主那里得到任何类似的恩惠,他们本身以及他们的财产都是属于君主的,至少君主本人这样认为。
古代诗词
宋代.程珌.太上虚皇黄庭经句法十篇寿赵师:「饰以貂蝉扶社稷,更昌斯文开民则。」
宋代.姚勉.送孙龙谷:「先生教人忠与孝,家法可为民则傚。」
清代.佚名.纳火礼祀大辰十二首:「介以繁祉,式和民则。」
宋代.方回.次韵汪以南教授美康使君新政因及贱迹四首:「矧伊色笑逢民则,好续当年蹻蹻吟。」
宋代.陈淳.叙赵守备学释菜会馂:「文班进请输肺肠,泮仪民则诗言颺。」
基本字义
民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
基本字义
则(則)zé(ㄗㄜˊ)
1、模范:以身作则。
2、规程,制度:规则。总则。原则。细则。
3、效法:则先烈之言行。
4、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则喜。
5、表示转折,却:今则不然。
6、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则余之罪也。
7、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则房子太小,二则参加的人数多。
8、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则甚(做什么)。
9、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