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鸣桹

基本解释

词条:『鸣桹』

拼音:míng láng

注音:ㄇ一ㄥˊ ㄌㄤˊ

解释:
1.亦作"鸣榔"。
2.敲击船舷使作声。用以惊鱼,使入网中,或为歌声之节。

古代诗词

宋代.陈亮.一丛花:「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桹。」
唐代.独孤及.早发龙沮馆舟中寄东海徐司仓郑司户:「沙禽相呼曙色分,渔浦鸣桹十里闻。」
宋代.黄庭坚.申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江南一枕梦,高卧听鸣桹。」
宋代.洪适.渔家傲引/渔家傲:「三三两两鸣桹起。」
唐代.刘长卿.送杜越江佐觐省往新安江:「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láng(ㄌㄤˊ)

1、高耸的树木。

2、拴在船舷上敲打船舷作响以赶鱼入网的长木棍:“鸣桹厉响。”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