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理势

基本解释

词条:『理势』

拼音:lǐ shì

注音:ㄌ一ˇ ㄕˋ

解释:事理的发展趋势;情势。

古代诗词

宋代.苏籀.去年一首:「旅人流徙隘城郭,岁事寒薄理势然。」
元代.王逢.无家燕:「茅茨固低小,理势难久留。」
宋代.虞俦.送隐静恭老:「大颠理势恐是渠,澄观公才何足道。」
宋代.五迈.郑昂叔和余问盗诗末及山东事弟侄辈又问山东:「理势有必然。」
清代.陈恭尹.次答础尘留别诗四首 其二:「古今同理势,王霸在心胸。」

基本字义

lǐ(ㄌ一ˇ)

1、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2、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4、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5、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6、古代指狱官、法官。

7、姓。

基本字义

势(勢)shì(ㄕˋ)

1、权力,威力: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

2、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爱答不理 秉公办理 表壮不如理壮 不可理喻 不理不睬 擘肌分理 不近道理 惨无人理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