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民防

基本解释

词条:『民防』

拼音:mín fáng

注音:ㄇㄧㄣˊ ㄈㄤˊ

解释:在发生敌人进攻、阴谋破坏或其他敌对行动(例如空袭)的情况时,由民政当局组织居民进行的防护措施和紧急救援活动。

古代诗词

唐代.罗邺.长城:「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清代.施钰.台海防夷歌:「官防夷,民防夷,增兵转饷无已时。」
清代.赵旭.九坝:「官勿蜣转粪,民防虎出柙。」

反义词:国防

基本字义

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

基本字义

fáng(ㄈㄤˊ)

1、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防止。防备。预防。防范(防备,戒备)。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防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

2、守卫:防守。边防。海防。

3、堤坝:防堤。“以防止水”。

4、抵得,相当:百夫之防(抵得上百人的人)。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爱民如子 安国富民 安民告示 邦以民为本 保国安民 保境息民 病民蛊国 病民害国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