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诸
基本解释
词条:『忽诸』
拼音:hū zhū
注音:ㄏㄨ ㄓㄨ
解释:
1.一下子;忽然。诸,助词。
2.指忽然而亡。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势藉兵须用,功无礼忽诸。」
唐代.原陵老翁.原陵老翁吟:「在帝左右,道济忽诸。」
南北朝.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七:「咎繇惧忽诸。」
宋代.五迈.寄居元职方北第呈西邻盛进士:「乡田及同井,此义无忽诸。」
清代.黄遵宪.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难言赤狄初何种,终痛庭坚祀忽诸。」
基本字义
忽hū(ㄏㄨ)
1、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2、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3、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基本字义
诸(諸)zhū(ㄓㄨ)
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
2、“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3、犹“之”:“能事诸乎?”。
4、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
5、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6、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