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鸣鼍

基本解释

词条:『鸣鼍』

拼音:míng tuó

注音:ㄇ一ㄥˊ ㄊㄨㄛˊ

解释:
1.鼍鼓的响声。
2.敲击鼍鼓。
3.鼍鼓。

古代诗词

宋代.郭应祥.传言玉女:「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
宋代.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八村:「村村击鼓如鸣鼍,豆田见角谷成螺。」
宋代.黄庭坚.寄袁守廖献卿:「少得曲肱成梦蝶,不堪衙吏报鸣鼍。」
宋代.洪适.十二时/忆少年:「庭有燎,叠鼓鸣鼍。」
宋代.京镗.酹江月/念奴娇:「此是朝宗东去路,准拟鸣鼍浮鷁。」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鼍(鼉)tuó(ㄊㄨㄛˊ)

1、爬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鳞甲。穴居江河岸边,皮可以蒙鼓。亦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