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鸣柝

基本解释

词条:『鸣柝』

拼音:míng tuò

注音:ㄇ一ㄥˊ ㄊㄨㄛˋ

解释: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

古代诗词

宋代.张抡.壶中天慢/念奴娇:「圣代道洽功成,一尘不动,四境无鸣柝。」
明代.陆之裘.庚子纪事:「家家月黑宵鸣柝,巷巷风寒朝执鞭。」
宋代.梅尧臣.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共饮三四人,不觉传鸣柝。」
宋代.曹勋.待旦吟二首:「更长不寐听鸣柝,寒风萧瑟如凄悲。」
宋代.韩维.和子华兄宴王道损公宇:「还家遂酩酊,岂复记鸣柝。」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tuò(ㄊㄨㄛˋ)

1、古代打更用的梆子:“朔气传金柝”。

2、古同“拓”,开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更多汉语词典: 聊叙 明颖 两珥 鹤料 墨兰 领水 横字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