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鸣桴

基本解释

词条:『鸣桴』

拼音:míng fú

注音:ㄇ一ㄥˊ ㄈㄨˊ

解释:谓击鼓示警。

古代诗词

唐代.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拜井开疏勒,鸣桴动密须。」
宋代.方回.六月二十二日守陴百姓始下城:「鸣桴木杪急,传箭夜深愁。」
宋代.朱翌.宣城书怀:「人家多露积,村鼓不鸣桴。」
宋代.史尧弼.挽李提刑久善:「坐使奔鲸无脱网,当时悬鼓不鸣桴。」
宋代.张嵲.自顺阳至均房道五首用陈符宝去非韵:「鸣桴闻远驿,吠犬应前村。」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1、房屋的次栋,即二栋。

2、击鼓的槌:桴鼓相应。

3、小竹筏或小木筏。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