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鸣聒

基本解释

词条:『鸣聒』

拼音:míng guō

注音:ㄇ一ㄥˊ ㄍㄨㄛ

解释:喧闹;吵闹。

古代诗词

唐代.罗隐.城西作:「野禽鸣聒耳,庭草绿侵阶。」
宋代.林季仲.秋热次高仲贻韵:「檐垂素练直,柏枕鸣聒聒。」
宋代.李石.问赵有方乞琴:「许多黑瘦肯忍饥,枵腹悲鸣聒人耳。」
宋代.张耒.有所叹五首:「蛙鸣聒聒满我池,我宁知尔乐与悲。」
两汉.无名氏.游象耳山:「池蛙鸣聒聒,林鸟语关关。」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guō(ㄍㄨㄛ)

1、声音吵闹,使人厌烦:聒耳。聒噪。聒聒(话多的样子,如“聒聒不停”)。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