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鸣銮

基本解释

词条:『鸣銮』

拼音:míng luán

注音:ㄇ一ㄥˊ ㄌㄨㄢˊ

解释:装在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车行摇动作响。有时借指皇帝或贵族出行。

古代诗词

唐代.崔国辅.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鸣銮通禁苑,别馆绕芳洲。」
唐代.崔橹.华清宫三首:「草遮回磴绝鸣銮,云树深深碧殿寒。」
唐代.杜甫.巴西闻收宫阙:「闻道收宗庙,鸣銮自陕归。」
唐代.独孤及.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览之怀旧代书:「大驾今返正,熊罴扈鸣銮。」
唐代.冯待征.虞姬怨:「相期相许定关中,鸣銮鸣佩入秦宫。」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銮(鑾)luán(ㄌㄨㄢˊ)

1、一种铃铛:銮铃。

2、古代帝王的车驾上有銮铃,故亦作帝王车驾的代称:銮仪(帝王的车驾及仪仗)。銮驾。銮舆。随銮。迎銮。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