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鼠
基本解释
词条:『狐鼠』
拼音:hú shǔ
注音:ㄏㄨˊ ㄕㄨˇ
解释:城狐社鼠。喻小人,坏人。
古代诗词
唐代.柳宗元.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吞。」
近现代.梁羽生.七绝三首:「但愿人间留侠气,不教狐鼠敢相侵。」
宋代.苏轼.和赵景贶栽桧:「他年皮三寸,狐鼠了不闻。」
近现代.钱钟书.遣愁:「恍疑鬼怪据肝肠,绝似城狐鼠藏社。」
基本字义
狐hú(ㄏㄨˊ)
1、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2、姓。
基本字义
鼠shǔ(ㄕㄨˇ)
1、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终生持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种类甚多,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为害农林草原,盗食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等(俗称“耗子”):老鼠。鼠胆。鼠目寸光。投鼠忌器。鼠辈。
2、隐忧:鼠思。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