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化民

基本解释

词条:『化民』

拼音:huà mín

注音:ㄏㄨㄚˋㄏㄨㄚ ㄇ一ㄣˊ

解释:教化百姓。

精选例句

1、摘要旌表是我国传统社会皇帝垄断的一种荣誉性权力符号,旌表的目的是为了教化民众,达到治国安民的社会效果。
2、大斋节期前狂欢嘉年华在某些情况下标志着冬天的结束。该节日被写入历史和文化民间故事,本周末在世界各地拉开序幕。
3、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4、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诚信是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它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的作用。
5、而对于地方治理,则竭忠尽智,立足于“以礼义化民”。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秖今化民作锄耰,田舍老翁百不忧。」
宋代.黄庭坚.与黔倅张茂宗:「别乘同来二千石,化民曾寄十三徽。」
宋代.苏轼.神宗皇帝挽词三首:「化民何止圣,妙物独称神。」
南北朝.沈约.八咏诗 被褐守山东:「故化民而俗徙。」
宋代.张继先.沁园春:「立活化民,摄邪归正,生息熙熙享太和。」

基本字义

huà(ㄏㄨㄚˋ)

1、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其他字义

huā(ㄏㄨㄚ)

1、同“花”。

基本字义

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变化不测 变化不穷 变化多端 变化莫测 变化如神 败化伤风 败俗伤化 变化无常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