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鸣磬

基本解释

词条:『鸣磬』

拼音:míng qìng

注音:ㄇ一ㄥˊ ㄑ一ㄥˋ

解释:击磬发声。

古代诗词

唐代.常建.张天师草堂:「万壑应鸣磬,诸峰接一魂。」
唐代.韩翃.题僧房(一作题慈恩寺振上人院):「鸣磬夕阳尽,卷帘秋色来。」
唐代.皎然.早秋桐庐思归示道谚上人:「静夜风鸣磬,无人竹扫墀。」
唐代.李深.游烂柯山四首:「鸣磬雨花香,斋堂饭松屑。」
唐代.钱起.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鸣磬爱山静,步虚宜夜凉。」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qìng(ㄑ一ㄥˋ)

1、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2、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3、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4、古同“罄”,空,尽。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