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鸣葭

基本解释

词条:『鸣葭』

拼音:míng jiā

注音:ㄇ一ㄥˊ ㄐ一ㄚ

解释:
1.古代管乐器。葭,通"笳"。
2.吹奏笳笛。

古代诗词

南北朝.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鸣葭戾朱宫。」
南北朝.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阮瑀:「今复河曲游,鸣葭泛兰汜。」
南北朝.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鸣葭戾朱宫,兰卮献时哲。」
明代.何景明.立春日作二首 其二:「寒崖变吹律,阳渚发鸣葭。」
明代.王廷相.怀王庸之:「张筵金沙堰,鸣葭朱林樾。」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jiā(ㄐ一ㄚ)

1、初生的芦苇:葭芦。葭莩(①芦苇中的薄膜;②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如“葭葭之亲”)。

2、古同“笳”,一种乐器。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