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鸣跸

基本解释

词条:『鸣跸』

拼音:míng bì

注音:ㄇ一ㄥˊ ㄅ一ˋ

解释:谓古代帝王出行时扈从喝道开路。

古代诗词

宋代.杨万里.德寿宫庆寿口号十篇:「忽然鸣跸珠帘卷,万岁声传震八荒。」
宋代.苏颂.和门下相公从驾幸太学:「圣主恢儒率旧章,首冬鸣跸下胶庠。」
宋代.梅尧臣.和宋中道元夕二首:「鸣跸下天歌吹喧。」
宋代.李祥.孝宗皇帝挽词:「幸学重鸣跸,明禋九奠琮。」
宋代.苏颂.恭和御制上元观灯:「楼下舞韶清吹发,云间鸣跸翠华来。」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跸(蹕)bì(ㄅ一ˋ)

1、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来往:警跸。跸路。

2、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驻跸。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