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湫
基本解释
词条:『龙湫』
拼音:lóng qiū
注音:ㄌㄨㄥˊ ㄑ一ㄡㄐ一ㄠˇ
解释:
1.上有悬瀑下有深潭谓之龙湫。
2.瀑布名。在浙江雁荡山。
古代诗词
唐代.岑参.登嘉州凌云寺作:「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唐代.杜甫.寄从孙崇简:「嵯峨白帝城东西,南有龙湫北虎溪。」
唐代.杜荀鹤.送吴蜕下第入蜀:「鸟径盘春霭,龙湫发夜雷。」
唐代.戴公怀.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泉兼寄李吏部包秘监赵婺:「凭高拥虎节,搏险窥龙湫。」
近现代.郭沫若.中折瀑:「奇峰传二百,大小有龙湫。」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湫qiū(ㄑ一ㄡ)
1、水潭:“南有龙兮在山湫”。大龙湫(瀑布,在中国浙江省雁荡山)。
2、凉:“湫兮如风”。
其他字义
湫jiǎo(ㄐ一ㄠˇ)
1、低洼:湫隘(低湿狭小)。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