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暝
基本解释
词条:『昏暝』
拼音:hūn míng
注音:ㄏㄨㄣ ㄇ一ㄥˊ
解释:
1.昏暗;黑暗。
2.傍晚。
3.犹昏迷。
古代诗词
宋代.李之仪.渔家傲:「披昏暝。」
宋代.周邦彦.丹凤吟:「那堪昏暝,簌簌半檐花落。」
宋代.惠洪.次韵天锡提举:「念君别时语,皎月破昏暝。」
宋代.释重顯.和颂:「乘时既磊落,照世非昏暝。」
宋代.李长庚.长庚绍兴十九年七月十九日尝游阳华后十有二:「酒尽与归去,千林昏暝烟。」
基本字义
昏hūn(ㄏㄨㄣ)
1、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昏晓(朝夕。亦指明暗)。昏定晨省(xǐng)(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
2、暗而无光:昏暗。昏黑。
3、惑乱:昏愦。昏聩。昏庸。
4、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昏。昏厥(亦称“晕厥”)。昏乱。
5、古同“婚”,婚姻。
基本字义
暝míng(ㄇ一ㄥˊ)
1、日落,天黑:日将暝。天已暝。
2、黄昏:暝色。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