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三旌

基本解释

词条:『三旌』

拼音:sān jīng

注音:ㄙㄢ ㄐ一ㄥ

解释:
1.指公﹑侯﹑伯三公。
2.三面旌旗。

古代诗词

唐代.贯休.寿春进祝圣七首·搜扬草泽:「仄席三旌切,移山万里来。」
宋代.陆游.存养堂为汪叔潜作:「三旌五鼎俱妄想,致一工夫在存养。」
宋代.陆游.笥中偶得去年二月都下数诗:「浮世正如投六簙,野人何意慕三旌。」
宋代.王之道.临江仙:「三旌还有分,万事付无心。」
宋代.郭印.送路守:「当宁方急贤,三旌副旁招。」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jīng(ㄐ一ㄥ)

1、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2、表扬:旌表。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

更多汉语词典: 凶类 三属 虚词 十体 朽残 身子 胸罗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