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威仪
基本解释
词条:『四威仪』
拼音:sì wēi yí
注音:ㄙˋ ㄨㄟ 一ˊ
解释:佛教语。指符合仪则的四种身体姿态:行﹑住﹑坐﹑卧。
古代诗词
宋代.王安石.望江南/忆江南:「归依众,梵行四威仪。」
宋代.王安石.八功德水:「此水遥连八功德,供人真净四威仪。」
宋代.王铚.必明庵:「散为普光明,合作四威仪。」
宋代.释印肃.金刚随机无尽颂·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莫认四威仪,行住坐卧知。」
宋代.李纲.题丹霞晏坐轩:「须观任四威仪中,皆悉具六波罗密。」
基本字义
四sì(ㄙˋ)
1、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基本字义
威wēi(ㄨㄟ)
1、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威力。威风。权威。
2、凭借力量或势力:威胁。威慑。
基本字义
仪(儀)yí(一ˊ)
1、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3、礼物:贺仪。谢仪。
4、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5、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6、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