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膰
基本解释
词条:『熊膰』
拼音:xióng fán
注音:ㄒㄩㄥˊ ㄈㄢˊㄆㄢˊ
解释:即熊掌。
古代诗词
宋代.洪迈.与陈彦时会华严道人偶书:「居然见优劣,不比鱼熊膰。」
宋代.司马光.送薯蓣苗与兴宗:「伸如猿臂长,拳若熊膰腯。」
清代.陈维崧.沁园春 远公卧疾长斋,余既与云臣作词宽譬,乃接来章,有承欢有歉颐养空文自罚十年藜藿之语,因复作此广之并邀云臣共作:「还相勤,愿终辞藿食,亟进熊膰。」
宋代.赵鼎臣.子庄猎于近郊志康闻之盛赞如皋之举且督分鲜之饷再以诗往而子庄不报夫践霜雪跨陵谷以从禽荒之游乐则乐矣然未必贤伉俪之所喜也不然鲜胡为而不至哉故余再次来韵以索其情:「熊膰兔首速分张,好客庶几闾里侠。」
基本字义
熊xióng(ㄒㄩㄥˊ)
1、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熊(即“黑熊”)。熊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熊胆(熊的胆,可入药)。熊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2、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熊。
3、姓。
基本字义
膰fán(ㄈㄢˊ)
1、古代祭祀用的熟肉:“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
2、送给祭肉:“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其他字义
膰pán(ㄆㄢˊ)
1、大腹。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