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
基本解释
词条:『薯蓣』
拼音:shǔ yù
注音:ㄕㄨˇ ㄩˋ
解释:即“山药”(482页)。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发秦:「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
宋代.陆游.游近村:「薯蓣傍篱寒引蔓,菖蒲络石瘦生根。」
唐代.王绩.采药:「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
宋代.张嵲.和张簿韵:「菽粟工疗饥,薯蓣行堪煮。」
基本字义
薯shǔ(ㄕㄨˇ)
1、〔薯莨〕a.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有缠绕茎,地下块茎,可用来染棉、麻织品;b.这种植物的果实。
2、〔薯蓣〕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块根为圆柱形,可食。通称“山药”。
3、〔甘薯〕a.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蔓匍匐地面。块根可食,亦可制糖和酒精;b.这种植物的块根。均通称“红薯”、“白薯”;亦称“番薯”、“山芋”、“地瓜”、“红苕”。
4、〔马铃薯〕a.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可食;b.这种植物的块茎。均亦称“土豆儿”、“山药蛋”、“洋芋”。
基本字义
蓣(蕷)yù(ㄩˋ)
1、〔薯蓣〕见“薯”。
中英翻译
翻译:yam
yam*[jæm]
n. 山药, 薯蓣
【医】 薯蓣属植物
相关汉字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