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色
基本解释
词条:『猩色』
拼音:xīng sè
注音:ㄒ一ㄥ ㄙㄜˋ
解释:鲜红色。色如猩猩之血,故称。
古代诗词
唐代.韩偓.已凉:「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五代.韦庄.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宋代.宋白.牡丹诗十首:「锦为行障绣为衾,不杀猩猩色已深。」
宋代.杨谔.和燕龙图海棠:「燕脂点乱雨,猩色丽斜阳。」
明代.陈完.和徐德彰春日杂咏(八首):「猩色屏风围孔雀,麝香衾被压麒麟。」
基本字义
猩xīng(ㄒ一ㄥ)
1、〔猩猩〕哺乳动物,猿类,毛赤褐色,前肢长,无尾,吃野果。产于南洋群岛的森林中。简称“猩”,如“猩红”。
基本字义
色sè(ㄙㄜˋ)
1、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色。色彩。色相(xiàng)。色调(diào)。
2、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色。气色。色厉内荏。
3、情景,景象:行色匆匆。景色宜人。
4、种类:各色用品。
5、品质,质量:音色。成色。足色纹银。
6、妇女美貌:姿色。色艺。
7、情欲:色情。好(hào)色。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