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人
基本解释
词条:『十九人』
拼音:shí jiǔ rén
注音:ㄕˊ ㄐ一ㄡˇ ㄖㄣˊ
解释:战国时,秦围赵,赵王派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欲在门客中挑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作为随从,但只选中十九人。毛遂自荐随往。至楚,谈判不决,毛遂按剑陈词,迫使楚王歃血定盟;而十九人却碌碌无为。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后因以"十九人"指庸碌之辈。
古代诗词
唐代.高拯.及第后赠试官:「当时不及三千客,今日何如十九人。」
唐代.施肩吾.嘲崔嘏:「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
唐代.张籍.哭孟寂:「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
近现代.钱钟书.哀若渠:「十九人最少,好句传众口。」
宋代.汪元量.别杨驸马:「弹铗三千客里,囊锥十九人中。」
基本字义
十shí(ㄕˊ)
1、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2、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3、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基本字义
九jiǔ(ㄐ一ㄡˇ)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基本字义
人rén(ㄖㄣˊ)
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2、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