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十二诸侯

基本解释

词条:『十二诸侯』

拼音:shí èr zhū hóu

注音:ㄕˊ ㄦˋ ㄓㄨ ㄏㄡˊㄏㄡˋ

解释:
1.指春秋时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十二诸侯国。《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记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间周﹑吴与十二国的纪年及大事。因周为天子,吴到春秋后期才兴起,故周吴不在十二诸侯之列。
2.指战国时梁﹑楚﹑齐﹑赵﹑韩﹑鲁﹑卫﹑曹﹑宋﹑郑﹑陈﹑许十二国的君主。
3.泛指各诸侯国。

古代诗词

明代.李攀龙.齐侠行:「山东十二诸侯国,海滨五百义士乡。」
明代.王世贞.魏济南顺甫寄过李于鳞之作:「翩翩露冕拥朱轩,十二诸侯济上尊。」

基本字义

shí(ㄕˊ)

1、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2、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3、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基本字义

èr(ㄦˋ)

1、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2、双,比:独一无二。

3、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基本字义

诸(諸)zhū(ㄓㄨ)

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

2、“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3、犹“之”:“能事诸乎?”。

4、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

5、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6、姓。

基本字义

hóu(ㄏㄡˊ)

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侯门。公侯。封侯。诸侯。

2、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3、姓。

其他字义

hòu(ㄏㄡˋ)

1、〔闽侯〕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八九不离十 拔十得五 拔十失五 板板六十四 版版六十四 不管三七二十一 发昏章第十一 得一望十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