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声
基本解释
词条:『诗声』
拼音:shī shēng
注音:ㄕ ㄕㄥ
解释:
1.指古代诗歌的词和曲调。
2.作诗的名声。
3.吟诗的声音。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吾雏:「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
唐代.白居易.重到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郡民犹认得,司马咏诗声。」
唐代.曹松.哭胡处士:「世上亡君后,诗声更大哉。」
清代.龚自珍.辛巳除夕与彭:「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
唐代.贯休.海边见罗邺:「清世诗声出,谁人得似君。」
基本字义
诗(詩)shī(ㄕ)
1、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①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②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
2、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基本字义
声(聲)shēng(ㄕㄥ)
1、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2、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3、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4、名誉:名声。
5、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