蚬壳
基本解释
词条:『蚬壳』
拼音:xiǎn ké
注音:ㄒ一ㄢˇ ㄎㄜˊㄑ一ㄠˋ
解释:蚬子的甲壳。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群儿:「野行遇群儿,呼笑运甓忙,共为小浮图,嶙峋当道旁,蚬壳以注灯,碗足以焚香,须臾一哄散,无益亦何伤。」
宋代.郑刚中.广南食槟榔先嚼蚬灰蒌藤津遇灰藤则浊吐出一:「蒌藤生叶大於钱,蚬壳火化灰如霜。」
宋代.郑刚中.广南食槟榔先嚼蚬灰蒌藤叶津遇灰藤则浊吐出一口然后槟榔继进所吐津到地如血唇齿颊舌皆红初见甚骇而土人自若无贵贱老幼男女行坐咀嚼谓非此亦无以通殷勤焉于风俗珍贵凡姻亲之结好宾客之款集包苴之请托非此亦无以通殷勤焉余始至或劝食之槟榔未入口而灰汁藤浆隘其咽嗽濯踰时未能清赋此长韵:「蒌藤生叶大于钱,蚬壳火化灰如霜。」
明代.李孔修.贫居自述 其五十四:「旁人笑我鲜甜少,试看门前蚬壳堆。」
元代.李溥光.温泉:「路傍蚬壳遍高原,沧海生桑复几年。」
基本字义
蚬(蜆)xiǎn(ㄒ一ㄢˇ)
1、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表面暗褐色,有轮状纹,内面色紫,栖淡水软泥中。肉可食,壳可入药。亦称“扁螺”。
基本字义
壳(殻)ké(ㄎㄜˊ)
1、坚硬的外皮:鸡蛋壳儿。
其他字义
壳(殻)qiào(ㄑ一ㄠˋ)
1、义同(一):甲壳。地壳。金蝉脱壳。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