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氏族志

基本解释

词条:『氏族志』

拼音:shì zú zhì

注音:ㄕˋㄓ ㄗㄨˊ ㄓˋ

解释:记载宗族谱系的著作。唐高俭等着有《大唐氏族志》一百卷。

基本字义

shì(ㄕˋ)

1、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2、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其他字义

zhī(ㄓ)

1、〔阏(yān)氏〕见“阏”。

2、〔月氏〕见“月”。

基本字义

zú(ㄗㄨˊ)

1、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

2、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

3、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

4、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族。氏族。部族。

5、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族。

6、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族灭。

7、聚合,集中:云气不待族而雨。

基本字义

志(誌)zhì(ㄓˋ)

1、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2、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3、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4、记号:标志。

5、〈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志子。用碗志志。

6、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夫己氏 非我族类 名门旧族 名门世族 名门望族 名门右族 名门大族 毁宗夷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