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乡兵

基本解释

词条:『乡兵』

拼音:xiāng bīng

注音:ㄒ一ㄤ ㄅ一ㄥ

解释:古代地方武装。始于西魏﹑北周,由大都督或仪同统领,居于本乡。其后历代有之。

古代诗词

唐代.杜荀鹤.乱后逢村叟(一作时世行):「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五代.韦庄.悯耕者:「如今暴骨多于土,犹点乡兵作戍兵。」
宋代.舒岳祥.晓霜成花日色凄淡炙背南檐记所闻见:「又闻鄞骑入连山,搜捕乡兵火庐室。」
宋代.仇远.又送程公礼侍父归蜀用方万里韵:「故乡兵后几人在,明月秋中何处圆。」
宋代.于石.邻叟言:「府帖点乡兵,井邑备攻守。」

基本字义

乡(鄉)xiāng(ㄒ一ㄤ)

1、泛指小市镇:乡村。穷乡僻壤。

2、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乡。故乡。乡井。乡里(a.家庭久居的地方;b.同乡的人)。乡党(乡里)。乡试。

3、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基本字义

bīng(ㄅ一ㄥ)

1、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2、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3、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不可乡迩 背井离乡 背乡离井 本乡本土 告老还乡 冥漠之乡 离乡别井 靡然乡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