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士儒

基本解释

词条:『士儒』

拼音:shì rú

注音:ㄕˋ ㄖㄨˊ

解释:文人,读书人。

古代诗词

元代.尹志平.减字木兰花 一道士出示杜甫游春诗卷:「道士儒流。」
宋代.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双林傅大士儒履道冠,蒋山梁宝公剪刀曲尺,笑倒生公台畔石。」
宋代.周必大.送鹿伯可致政直阁兼简吴明可致政给事:「前衔新命俱郎宿,处士儒冠总少微。」
宋代.方翥.诗一首:「梵仪膜拜参浮屠,痴儿娇子不识忆,淫坊博塞为欢娱,金章下堂揖老胥,老胥分庭抗士儒。」

基本字义

shì(ㄕˋ)

1、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2、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3、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4、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5、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6、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7、姓。

基本字义

rú(ㄖㄨˊ)

1、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3、古同“懦”,懦弱。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爱才好士 爱人好士 傲贤慢士 饱学之士 白屋之士 白衣秀士 博士买驴 不栉进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