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十三篇

基本解释

词条:『十三篇』

拼音:shí sān piān

注音:ㄕˊ ㄙㄢ ㄆ一ㄢ

解释:《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因以"十三篇"借指该书。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忆昔:「安西九千里,孙武十三篇。」
元代.王逢.赠别浙省黑黑左丞国宝自常州移镇徽州三十韵:「王融《五杂俎》,孙武十三篇。」
宋代.楼钥.分韵送孙从之司业使湖南得千字:「拳拳忧国心,倾倒十三篇。」
宋代.马子严.乌林行:「兵书浪语十三篇,不料乌林出奇计。」
明代.王叔承.送吴子化北游因简童子鸣山人胡原荆御史:「壮君慷慨十三篇,老我沈冥五千字。」

基本字义

shí(ㄕˊ)

1、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2、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3、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piān(ㄆ一ㄢ)

1、首尾完成的文章或诗词:篇章。诗篇。篇目。篇什(shí)(《诗经》中的“雅”和“颂”以十篇为一“什”,所以诗章亦称“篇什”)。篇幅。长篇大论。千篇一律。

2、量词,指文章、纸张、书页:一篇论文。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八九不离十 拔十得五 拔十失五 板板六十四 版版六十四 不管三七二十一 发昏章第十一 得一望十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