饩羊
基本解释
词条:『饩羊』
拼音:xì yáng
注音:ㄒ一ˋ 一ㄤˊㄒ一ㄤˊ
解释:
1.古代用为祭品的羊。
2.比喻礼仪。
3.比喻徒具之形式。
古代诗词
唐代.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合乐来仪凤,尊祠重饩羊。」
宋代.晁补之.贾硕秀才得两圭有邸:「饩羊之存良小补,此宝岂徒周石鼓。」
宋代.孙应时.临海道中书怀:「饩羊诚无用,礼意傥可存。」
元代.郝经.楷木杖笏行:「岂为区区徇枯木,亦如告朔存饩羊。」
清代.陈宝琛.四月二十夜试院赋呈李荫墀唐春卿二尚书:「横流无地容刍狗,古道何人惜饩羊?旧侣贞元犹作健,遗音正始末全亡。」
基本字义
饩(餼)xì(ㄒ一ˋ)
1、古代祭祀或馈赠用的活牲畜。
2、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
3、赠送食物。
基本字义
羊yáng(一ㄤˊ)
1、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
2、姓。
其他字义
羊xiáng(ㄒ一ㄤˊ)
1、古同“祥”,吉祥。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