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龙
基本解释
词条:『象龙』
拼音:xiàng lóng
注音:ㄒ一ㄤˋ ㄌㄨㄥˊ
解释:
1.刻绘龙形。
2.汉时大宛名马。
古代诗词
宋代.梅尧臣.金陵三首:「山形象龙虎,宫地牧牛羊。」
宋代.范成大.晓发飞乌,晨霞满天,少顷大雨。吴谚云"朝:「行鹅与象龙,聚讼非一理。」
宋代.刘宰.雅去鹊来篇:「象龙可仆蜥蝎纵,蛟龙自起霹雳随。」
宋代.章孝参.题弥勒院:「桥通流水绿溶溶,殿阁穹然镇象龙。」
明代.蒲庵禅师.寄北弹佑讲主洪武初应高僧召:「象龙曾赴高僧会,羊鹿谁乘稚子车。」
基本字义
象xiàng(ㄒ一ㄤˋ)
1、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2、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