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
基本解释
词条:『夏禹』
拼音:xià yǔ
注音:ㄒ一ㄚˋ ㄩˇ
解释:夏代开国之主。颛顼孙,姓如人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为有天下之号,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在位八年,后南巡,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据传,禹治水,历十年之久,“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劳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国王。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天池:「直对巫山出,兼疑夏禹功。」
唐代.胡曾.咏史诗·故宜城:「武安南伐勒秦兵,疏凿功将夏禹并。」
唐代.胡曾.咏史诗·嶓冢:「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宋代.陆游.三峡歌:「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宋代.陆游.戏咏山阴风物:「城边绿树山阴道,水际朱扉夏禹祠。」
基本字义
夏xià(ㄒ一ㄚˋ)
1、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
2、中国朝代名:夏代。夏历。
3、指中国:华夏。
4、姓。
基本字义
禹yǔ(ㄩˇ)
1、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过洪水:禹域(指中国的疆域)。
2、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