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
基本解释
词条:『筲箕』
拼音:shāo jī
注音:ㄕㄠ ㄐ一
解释:淘米或盛米﹑盛饭用的竹器。
古代诗词
近现代.聂绀弩.往事:「人间万事皆前定,几个筲箕几个螺。」
清代.钱曾.辛亥岁暮杂诗二十首 其十七:「三条蔑束筲箕肚,万卷书藏椰子心。」
明代.成鹫.渔人得巨鳖鬻于市赎而放之戏为此诗:「中有巨物非等夷,状类覆釜圆筲箕。」
明代.袁华.黄大痴云山图:「筲箕泉头月苍苍,蝉蜕秽浊凌风翔。」
明代.袁华.题张子政黄大痴松亭高士图:「筲箕泉头鹤上仙,空遗宝绘人间传。」
基本字义
筲shāo(ㄕㄠ)
1、一种盛饭用的竹筐:筲箕。斗(dǒu)筲(喻才短量浅)。
2、水桶:水筲。一筲水。
基本字义
箕jī(ㄐ一)
1、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2、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ǒu)箕。
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