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山溜

基本解释

词条:『山溜』

拼音:shān liū

注音:ㄕㄢ ㄌ一ㄡㄌ一ㄡˋ

解释:
1.亦作"山溜"。
2.山间向下倾注的细小水流。

古代诗词

金朝.蔡松年.洞仙歌 戊辰:「满腹岚光杂山溜。」
唐代.贯休.湖上作:「山溜穿苔壁,风钟度雪林。」
宋代.陆游.夏日:「山溜鸣庭际,藤阴接屋除。」
魏晋.陆机.招隐诗:「山溜何泠泠。」
唐代.李德裕.晨起见雪忆山居:「山溜随冰落,林麇带霰过。」

基本字义

shān(ㄕㄢ)

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4、姓。

基本字义

liū(ㄌ一ㄡ)

1、滑行,(往下)滑:溜冰。

2、光滑,平滑,无阻碍:溜圆。溜光。

3、趁人不见走开:溜走。溜号。

4、同“熘”。

其他字义

liù(ㄌ一ㄡˋ)

1、迅急的水流:大溜。急溜。

2、顺房檐滴下来的水,房顶上流下的水:檐溜。承溜。

3、房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水溜。

4、量词,指行(háng)列,排:一溜三间房。

5、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这溜儿的果木树很多。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山塞海 安如太山 安如泰山 安若泰山 逼上梁山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百二河山 百二山川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