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蠖
基本解释
词条:『桑蠖』
拼音:sāng huò
注音:ㄙㄤ ㄏㄨㄛˋ
解释:
1.尺蠖蛾的幼虫。其色如桑皮,惯栖桑树上,故名。
2.比喻渺小的人。
古代诗词
唐代.韩愈.城南联句:「桑蠖见虚指,--韩愈穴狸闻斗狞。」
唐代.韩愈.城南联句:「桑蠖见虚指,穴狸闻斗狞。」
宋代.刘摰.丰齐道中:「草蛛横布网,桑蠖乱垂丝。」
基本字义
桑sāng(ㄙㄤ)
1、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桑榆暮景。
2、姓。
基本字义
蠖huò(ㄏㄨㄛˋ)
1、〔尺蠖〕尺蠖蛾的幼虫,生长在树上,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是害虫。简称“蠖”,如“蠖屈”(喻人不得志,屈身退隐。意为暂时的屈身是为求得日后的伸展)。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