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三让

基本解释

词条:『三让』

拼音:sān ràng

注音:ㄙㄢ ㄖㄤˋ

解释:
1.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
2.指周泰伯让位于季历事,后人称为盛德。
3.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
4.再三责数其过失。
5.谓以三种方式资助。

古代诗词

唐代.骆宾王.夕次旧吴:「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唐代.刘王曵.三让月成魄(不得泛说乡饮之事):「教人三让美,为客一宵生。」
唐代.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鲁望:「粤从三让来,俊造纷然生。」
唐代.徐安贞.送丹阳采访:「旧俗吴三让,遗风汉六条。」
宋代.喻良能.怀东嘉先生因诵老坡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三让始循墙,一麾尝屡把。」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让(讓)ràng(ㄖㄤˋ)

1、不争,尽(jǐn)着旁人:让步。让位。谦让。

2、请:让茶。

3、许,使:不让他来。

4、任凭:让他闹去。

5、被:让雨淋了。

6、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让。转(zhuǎn)让。

7、闪避:让开。当仁不让。

8、责备,谴责:“二世使人让章邯”。

9、古同“攘”,侵夺。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