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三岔路

基本解释

词条:『三岔路』

拼音:sān chà lù

注音:ㄙㄢ ㄔㄚˋ ㄌㄨˋ

解释:同"三叉路"。

古代诗词

清代.玄烨.梨树峪道中步辇口占 其一:「入峪桥分三岔路,傍崖步辇景何深。」
近现代.陈湋.三岔驿:「三岔驿,三岔路。」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chà(ㄔㄚˋ)

1、山脉分歧的地方,亦指道路、河流分歧的地方:岔道。岔子。大沟小岔。

2、转移话题,未按原来的方向行进而偏到一边:打岔。走岔了。

3、互相让开或调换:把这两个会的时间岔开。

4、方言,嗓音失常:岔调(diào)。

基本字义

lù(ㄌㄨˋ)

1、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

2、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shù)。

3、方面,地区:外路货。各路人马。

4、种类:一路货色。

5、大,正:“厥声载路”。路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路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路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路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6、车:筚路。乘路。

7、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